快学习吧
查词典
ji的词语
祭日典仪

祭日典仪

拼音:jì rì diǎn yí

基本解释


祭日典仪 -概述

祭日典仪原为中国古代的祭奠仪式,表达人们对太阳的崇敬之情,在中断160余年之后,2011年3月20日,祭日典仪首次在北京日坛恢复,由此,北京“天、地、日、月”四大祭祀活动都已恢复。

本次清代日坛祭日典仪在日坛公园“春分朝阳”民俗文化节期间举办。“祭日典仪”表演共两场,分别为3月20日上午9:30至10:30,21日上午10:20至11:20。

此次日坛公园的祭日表演基本按照“清代祭日大典”,复原当时的服装、道具、乐器等,在封建王朝,并不允许百姓观看皇家祭日大典。

据介绍,主办方为广大社区百姓每场准备了480张免费观摩票。

观众可凭票进入圆坛内观看礼仪乐舞表演,没领到票的观众也可在圆坛南门外的大屏幕,观看现场直播。

祭祀活动包括三部分:卤簿仪仗、乐舞和祭坛礼仪,卤簿仪仗在圆坛西侧的神路进行,其余两部分在圆坛内进行。主办方为每场准备了480张免费入场券,每名进入圆坛内的人就成了祭祀大典的一部分,都是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大典上将现场教授大家参拜太阳(即“大明神”)的拜礼。

2011年3月20日上午9时30分,日坛公园的圆坛内围满了前来参观的市民。时辰一到,观众的目光都向圆坛西门望去。在圆坛的四个门中,其他三个都是一门二柱,只有这西门是三门六柱,是古代君王行祭祀大礼时进入的正门。“因为祭祀日神的时间应该是春分之日的日出之时,从西门向东走,一来凸显对日神的尊崇,二来可顺承东来的紫气。”伴随着主持人的讲解,观众们这才知道祭祀的细节均含有深意。

这时,中和韶乐奏响,“乾隆皇帝”带着十余位大臣缓缓走入。拜坛上,正东方向已摆好大明神位,也就是太阳神的神位。盛放祭品的器皿都是红色的,象征太阳的颜色。当祭日的队伍全部就位后,赞引官洪亮的嗓音响起:“就位—跪、叩、兴!”“皇帝”按照指引,恭恭敬敬跪拜在神位前,请神从天界下到凡间,献上玉和帛,并上香。之后又带领大臣行初献礼、亚献礼、终献礼,每次献礼都要跪拜磕头,并献上爵。

2011年3月20日的祭日却百姓可以随意观看。不过,光看还不行,要一起行“太阳礼”。就在皇帝跪拜的同时,主持人也招呼在场所有观众,“请大家起立,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两小臂以肘为轴水平紧贴于胸,双手握拳,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寓意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小臂呈水平状,象征与大地平行,把希望交给太阳。”

伴随着仪式进行,64位乐舞生在拜坛下面相继跳起武功舞和文德舞,分别表示武得天下,文治天下的含义。当然,这两种舞蹈更像是造型,一个动作会维持较长时间。与之配合的音乐也是一字一音,非常缓慢肃穆。

约一个小时的仪式结束后,很多观众还在继续观看圆坛外关于祭日典仪的详细介绍,希望多学些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还有更多市民参与朝外街道在公园内组织的“春分朝阳”民俗文化节。欣赏到了泥人、面塑等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展览展示。

参加人员

祭日的音乐是雅乐,由16种乐器演奏。乐舞部分,由朝阳区居民组成的民乐队负责典仪乐曲演奏,“舞蹈动作非常简单,一字一动作”。典仪现场,还将有10名演唱者、64位舞者。祭坛礼仪部分,有7位朝阳区居民在祭坛上扮演皇帝、陪祀官,现场所有观众都将成为祭祀的一部分,有统一动作,面向东方站立、行礼,共同表达对太阳的崇敬。据介绍,由于是第一次举办祭日表演,主办方将在这次演出的全程配上解说词,由主持人现场解说,观众参与互动。

评论

祭日典仪策划者、朝阳区文化馆馆长徐伟介绍说,祭日是农耕社会里人类对太阳的一种原始崇拜。在已经脱离农耕社会背景的当代城市,恢复祭日是为了传承“礼”文化。如果前来观摩典仪的市民仅仅是举着相机摄像机的看客,仪式就只是一个表演而已。因此,主办方才自创了“太阳礼”,跪拜的时候,要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两小臂以肘为轴水平紧贴于胸,双手握拳,左手在外,右手在内,寓意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小臂呈水平状,象征与大地平行,把希望交给太阳。” 希望大家一起参与,一起迎接初升的太阳,向往和平、光明,祈盼太阳神保佑祖国繁荣富强,国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