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学习吧
查词典
jiao的词语
胶囊公寓

胶囊公寓

拼音:jiāo náng gōng yù

基本解释


 胶囊公寓是在借鉴日本胶囊旅馆的创意下,由一位78岁黄日新老人最先设计制造的公寓,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改善大学生的居住环境,保护隐私而设计的。

详细解释




 概述

胶囊公寓

2010年3月,一位78岁老人黄日新在北京海淀区六郎庄建造了8间“胶囊公寓”,胶囊公寓每间面积不到两平方米,却可躺、可坐、可看电视和上网。黄日新是去年在报纸上偶然看到日本的“胶囊旅馆”后,萌发了自己建造“胶囊公寓”的想法。他表示建造这样的公寓不为赚钱,只想找到一种解决刚毕业大学生过渡房问题的办法。

特征

胶囊公寓

“胶囊公寓”每间仅能容纳一人

可躺、可坐、可看电视、上网,一间这样“五脏俱全”的青年公寓面积却不到两平方米。近日,8间“胶囊式”公寓出现在海淀区六郎庄的一栋出租房内,它们的设计者黄日新是一位78岁的老人,他说,设计建造这些公寓不为赚钱,只为找出解决毕业生过渡性住房的办法。

“胶囊公寓”每间不足两平方米

这些“胶囊公寓”紧邻西北四环,在一栋有百余间出租房的楼房二层。2010年3月31日,记者来到这里时,黄日新老人和他的家人正在整理新买来的各种厨具。“1米9的人躺在这里也没问题,床头可以当凳子,桌子上摆上笔记本就能上网。”黄日新老人亲自躺进里面,给记者示范。记者看到,一间十来平方米的房间内并排建有3间“胶囊公寓”,每间长2.4米、宽仅0.72 米,里面只容一张单人床,床头也可当凳子,人坐在床头,在一个小隔板上上网。房间内有照明灯、电源插头、电视插口和宽带口,每个“胶囊”还都装有防盗门。

黄老去年在报纸上偶然看到日本建造的“胶囊旅馆”,便萌发了自己建造的想法。“报纸上一直在报道刚毕业的大学生居住条件很差。”他说,“大学毕业生下班回来需要上网、看书,有的喜欢早睡,有的喜欢熬夜,但那样拥挤的出租房里没有任何隐私可言,我设计的这种公寓强调给人隐私。”

初衷

胶囊公寓

“我不为赚钱,只想找到一种解决刚毕业大学生的过渡房问题,为社会解决点问题。”老人曾是电力工程师,参与过几十座电站的建设,也曾写过不少专业著作,从他开始有建“胶囊公寓”的想法,就遭到家人朋友的反对,甚至建好之后还有人给他泼冷水。

“北京人多地少,我觉得我的想法符合社会的发展规律,相信它一定能得到认可。”对于那些泼冷水的人,老人并不介意,“社会接受新鲜事物需要时间,我希望以后这种公寓能被推广使用,让年轻人住得更好一些。”此外,老人已经准备好2万元钱,继续为这里的房东付房租,直到有人入住他的“胶囊公寓”。

建造过程

胶囊公寓

黄日新老人偶然看过一本关于唐家岭的小说,后来自己也去唐家岭看了看。发现那里杂物乱弃,空气不好,甚至6个人挤在几平米的地方。这些都是大学生啊,窝在那么一个地方,国家以后还指着他们出力呢!于是他就想,他的胶囊公寓,可以为他们做点什么。他本来不会用电脑,为了进行设计和沟通,他开始学电脑。2008年7月的时候,这个发明申请专利成功了,发明名称就是:装配式小公寓。2009年,他开始进行选地和建造,当时为了找一种防火墙设备,走了10多个建材商店,做了一次次的实验、筛选和定位。黄日新在最早一次的专利申请,他设计的是固定式装备,就是把所有设施安装好后,再搬入房间内。后来发现,根本进不了电梯,太麻烦了。他设计的这个,可以在里面站起来,日本的胶囊公寓是上下两层,人在里面都坐不直,也没有足够的设备和空间以供他们进行工作学习。他这样的公寓也能像日本一样,3间也能住6个人,上下铺都能住,但是那样就不符合他的概念了。他希望能大规模设计建设,不光希望国家有相关政策支持,他还希望老百姓都参与进来。那么多闲置房,完全可以建造成胶囊公寓,为大学生提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