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学习吧
查词典
mo的词语
摸风

摸风

拼音:mō fēng

基本解释


摸风-简介

摸风罪犯

摸风也就是盗窃,偷的意思,是一种犯罪行为。在一些贫困地区把摸风当作一种职业,有许多人从事这个行业,甚至于有的地方,一个村的人都在外摸风,他们挣钱来的快,被公安部门打击过,也有很多人为此而蹲了监狱。

“摸风”嫌犯大多是亲戚,或是夫妻或是兄弟,根据气候变化而辗转到不同城市作案。每抵达一个城市后,就买一份地图。摸风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搞单位,手提公文包,走单位,主要是找现金,笔记本电脑等贵重物品。另一种是上早班,早晨三四点钟起床,跑旅馆,宾馆,以及住宅区,出租区。主要偷现金,手机,首饰等,特别是在夏天,天气热燥,有的人家门未上锁,这就为他们摸风提供了便利。

摸风一般都由两人或三人同时作案,一人望风和转移脏物,一人入室或进单位,如果被人发觉,就假装找人或假装自己是做小姐的。在单位一般说是推销某种商品。

摸风-摸风帮

“摸风”,本来是一种在白纸上变出字的小把戏,流传在安徽省枞阳县民间。先用白蜡在白纸上写出想要的字,然后用香灰揉擦,就能把原来写的字显示出来。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玩的游戏,但有人却将游戏变为犯罪的手段。

由这些人组成的队伍巅峰时期甚至达到近百人,他们大多是夫妻、姐妹、兄弟及亲戚朋友。他们像“候鸟迁徙”,按照气候由冷到暖的变化,往返于国内各地作案,形成了具有区域性、组织性、家族性、职业性的“盗销一条龙”犯罪网。

“摸风帮”内部人员分工明确,成员之间呈“金字塔”结构,其中具体实施入室盗窃的为“下线”,“下线”横向彼此有联系;负责带领“下线”到各地作案,且向“下线”收购所盗物品的为“上线”,不同城区犯罪团伙的“上线”从别的团伙“下线”手中收购赃物,彼此之间会出现“价格战”;从“上线”手中再行收购所盗物品,并通过物流、邮寄等方式将赃物销往二手市场或上海后,中转至深圳、东莞、苏州、西安等地的为更高一级头目。

摸风-作案特点

摸风就是盗窃

“摸风帮”作案区域广泛,不仅有“季节性”,而且有“集中流窜徒迁”的特征,一般说来,会根据气候的变化确定作案的区域和城市。通常根据气候变化,具体划分国内各地最佳作案时间,然后辗转各地作案。

犯罪团伙通常选择受害人晚上休息疏于防范或清晨外出未关房门等“空隙时间”作案。团伙成员之间基本人手一份郑州市区地图和南京、武汉、西安、济南等地地图,这些地图上密密麻麻标注有各种符号。警方经过分析发现,打×的地点表示已盗窃得手;打√或〇的地点为准备盗窃地;〇里面另有符号的表示已实施盗窃但未得手,对这些地方日后还要伺机作案。

“摸风帮”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犯罪手段多样。比如穿着不好、形象较差的案犯,通常大多到都市村庄住户实施盗窃,而穿着相对得体的案犯,经常出入宾馆等场所盗窃。

“摸风帮”在作案形式上有以下特点:一是两人组合,互有分工。一般为夫妻、姐妹、兄弟、亲戚组合搭配,其中夫妻组合较为普遍,男的望风,女的下手,如被发现便谎称走错门,如家中无人,便作案。二是巧掩饰,伺机下手。往往是以上门推销生活用品或介绍卖淫小姐、送水等为借口,一旦时机恰当,便迅速下手,实施盗窃。三是采用欺诈、连骗带偷的手段。比如乔装成和尚或尼姑,以化缘、算命、看风水为借口,寻机作案。

摸风-起源

中秋

“摸风”不是枞阳人发明的。摸风一词可能同枞阳遗留下来的一个原古习俗――“摸秋”有关。所谓“摸秋”,也就是在每年的中秋月圆之夜,一些家庭“穷苦”的人们可以“大方”地到别人家菜园子里“借”一点瓜果蔬菜之类的回家改善下生活,只要不是太过分,主人家大都是睁一眼闭一眼的,也不会高声叫骂,否则会被人认为是没“家教”的表现。古人这个习俗,其目的是教人行善,没想到后来却被一些心怀不轨的人加以利用,成为小偷小摸的借口。

安庆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王雨生和枞阳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胡中付均表示,自己是枞阳人,却从没听说过“摸风”一词,各种史料上也没有过记载。枞阳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胡中付说,民间有句俗语,“八月半摸秋不算偷。”摸风一词可能来自“摸秋”,而摸秋也并非枞阳人创造,在中国的许多地区的农村都有中秋之夜“摸秋”的习俗,是人们庆祝丰收的一种自娱自乐的方式。在枞阳也有“摸秋”的习俗,农民们都不阻止,许多人家还留上一些成熟的瓜果在地里供年轻人来“摸秋”。如果谁家被“摸秋”了,会认为是件开心吉利的事,说明主人大方人缘好,而来年也会有个好兆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