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学习吧
查词典
xi的词语
吸烟心理

吸烟心理

拼音:xī yān xīn lǐ

基本解释


吸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理需求、一种习惯和一种心理依赖,吸烟时的动作也能反映出自我的内心文化。在现代社会里,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吸烟是一种特殊语言、一种人际交往的最佳润滑剂。多年来,中国烟草一直保持着多个“世界第一”,然而,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吸烟人群的结构和吸烟心态的背后却是贫穷、焦虑以及生存压力。

吸烟心理-背景资料

吸烟是一种心理习惯

香烟,给人一种强大的心理支持,它对维护人的心理平衡和心理健康的作用是巨大的,是毋庸质疑的。如果没有烟草,人的选择有两种可能性,一寻找另外的精神替代品,如酒,毒品,性等,二是更多人会精神崩溃和心理病态。

香烟,是一柄双刃剑。既能给人心理支持,缓解现代社会带来的压力焦虑。同时可能让人上瘾,对人的身体(生理)会产生一定的危害,但这是过度吸烟造成的,它仍然是人的选择。

吸烟心理-研究

在2005年的一项早期研究中,研究人员对信仰宗教的犹太吸烟男性进行了调查,这些人在安息日是禁止吸烟的。研究者分别在三个时间询问了他们对吸烟的渴望情况:安息日、平常日和他们被要求禁止吸烟的某一天。参与研究人员在这些特殊日子结束时接受了有关这一天对吸烟渴望情况的采访。结果发现,在安息日的早晨,当这些人知道他们至少有10多个小时不能吸烟时,他们对吸烟的渴望非常低。而在安息日结束时,他们对吸烟的渴望水平逐渐增加。平常日这些人想抽多少烟就抽多少,他们对吸烟的渴望程度与被要求禁烟时的一样,说明他们对吸烟的渴望与尼古丁剥夺没有多大关系。

这项研究结论认为,尼古丁不会出现通常定义的生理性成瘾。虽然尼古丁确实有增加认知能力的生理作用,比如注意力和记忆力,但它不像海洛因一样是种成瘾物质,不会在使用者的体内建立一个真实的系统和出现生理性戒断症状。

研究者认为,吸烟的人之所以要吸烟,是为了短期的满足感、感官上的愉悦和社会友情。这种习惯一旦建立,吸烟者就会因为暗示和与吸烟有关的一些情况而继续吸烟。了解吸烟是一种习惯而不是成瘾,将有助于治疗。一些戒烟方法应该强调这种习惯的心理和行为方面,而不是生物学方面。

吸烟心理-在中国

中国3亿人吸烟群体蕴含着复杂的结构和心态。

多年来,中国烟草一直保持着多个“世界第一”:烟叶种植面积第一;烟叶收购量第一;卷烟产量第一;卷烟消费量第一;烟草利税第一;死于吸烟相关疾病人数第一。

2010年,在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协助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0年上半年组织进行了这一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吸烟人群达3.01亿,每两个中国男性中就有一个吸烟。

3亿不仅意味着一个极其庞大的数据,也蕴含着中国吸烟人群复杂的结构以及吸烟心态以及背后的贫穷、焦虑以及生存压力。

城乡

67%的吸烟人口在农村,两倍于城市

据中国烟草总公司对183个城市进行的调查显示,农村吸烟人数两倍于城市。据统计,城市现有吸烟人口约1亿人,占吸烟人口总数的32.76%;农村现有吸烟人口超过两亿,占总数的67.24%。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农村的吸烟率都显著高于城市的吸烟率。

性别

山西省男性吸烟最多,天津女性吸烟最多

中国共有18个省、市、自治区的吸烟率高于全国的平均吸烟率。华北、东北地区的城乡吸烟率普遍高于其它各地区,其中城市男性吸烟率全国之最为山西省,其次为辽宁省,再次为云南省,分别为59.89%,59.68%,59.20%;城市女性吸烟率全国之冠为天津市,其次为黑龙江省,再次为内蒙古自治区,分别为14.15%,10.09%,8.97%;农村女性吸烟率全国之首为黑龙江省,其次为吉林省,再次为内蒙古自治区,分别为29.09%,27.57%,16.40%;而农村男性吸烟率全国之最为贵州省,其次为云南省,再次为山西省,分别为72.85%,69.62%,68.03%。

职业

男性体力劳动者吸烟率最高,女性教师吸烟率最低

按照不同职业的划分,男性吸烟率以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为最高,然后是商业工作人员、办事人员、行政干部、农民,专业技术人员、教师的吸烟率最低。女性吸烟者中,有职业的妇女吸烟率普遍较低,中老年无职业妇女的吸烟率最高。

地域

戒烟广告

西部吸烟人口最少,东部吸烟档次最高,中部吸烟人口最多

而若以黑龙江的黑河到云南的贡山一线为界,将整个国土分成东南与西北两大半壁,由于受自然条件、人口基数、宗教信仰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全国的吸烟人口约有90%分布在东南半壁的各省市;若将整个国土分为东部沿海、中部内陆、西部边远三个区域,则吸烟人口最多的是中部内陆地区,卷烟消费档次最高的是东部沿海地区,西部边地区,相对而言,吸烟人口较少,卷烟消费档次也最低。

收入

高收入与低收入吸烟比例最多,均属高压力阶层

而据广州市控制吸烟协会对外公布的另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小学或初中文化的现吸烟率是19.49%,高中、中专的现吸烟率为18.5%,大专以上的现吸烟率为14%;15岁以上的男性吸烟率:文盲为67.83%,小学文化程度的为66.47%,中学文化程度的为53.75%,大学文化程度的为44.47%;女性吸烟率也以文盲半文盲中老年者为最,知识女性吸烟率较低而低收入者即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500元的现吸烟率为26.8%,高收入者即人均收入高于5000元的现吸烟率也高达22.7%。

吸烟心理-解析原因

某种意义上说,他(她)们抽得不是烟,而是焦虑。

不仅是越穷越吸,更是越焦虑越吸

譬如调查同时还显示,男性、40—49岁者、无业人员、农民、工人,文化程度低(小学或初中文化),离异/分居,低收入人群的现吸烟率较高。但事实上吸烟不仅是因为贫穷,也因为焦虑和压力,高收入者的现吸烟率也高达22.7%。同文化低一样,穷只是一个表象,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调查没有显示出来的就业压力,生活压力,以及公平感的缺失。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抽得不是烟,而是焦虑。各国经验都表明,烟民的多少实际上就是国民的幸福指数。

男、女吸烟和非吸烟人群都认可吸烟是人际关系压力

在古人就有“往往以烟枪敬客,恬不为怪”的说法。而统计资料表明,中国男性吸烟人群认为吸烟有助于交际应酬的前者有67.8%。认为烟是空闲的消遣品的有64.7%。中国女性吸烟人群和非吸烟人群在吸烟认识上,认为吸烟有助于交际应酬的,前者占52.14%,后者占37.45%。因此,我国现有的这支庞大的烟民队伍的总量与结构,必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未来中国的烟民总量与构成产生很大的影响。

吸烟是符号消费:借吸烟满足阶层“焦虑”

有些人以抽高档烟摆阔挣面子,而且香烟与个人的消费能力始终成比例。有钱的人抽好一点的烟。香烟的价格层次培养了人们用香烟标示人身层级的文化需求。抽高档烟的人被视为有钱有势,抽低档烟的人被视为瘪三。由于高层人士的身份需求,高层人士不放弃抽烟。而下层人士倾向于模仿上流社会人士的行动模式的内驱力是天生的,从而培养了大量的低收入层次的模仿者。在布迪厄看来,社会总是处于区隔——混同——再区隔的文化抗争中。而布希亚把这种现象归结为符号消费,人们消费的不是香烟本身而是香烟层级符号。

女性吸烟大多为对独立与平等的焦虑

男性吸烟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吸烟驱除不良情绪,控制自己的紧张、焦虑,不少人在自己情绪低落、悲伤时吸烟量增加。而女性则不同,她们之所以吸烟,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吸烟表示自己自立、与男性平等、新潮,或希望通过吸烟减轻体重。女性吸烟者中真正像男人一样具有“烟瘾”的其实非常少,他们更注重的是吸烟活动本身给自己带来的时尚感,而不是烟草本身给身心带来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