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学习吧
查字典
y开头拼音
拼音yi的汉字大全
荑的拼音意思组词笔划部首成语有那些
汉字
拼音títi2,yíyi2
首字母y
部首
注音ㄊㄧˊti2,ㄧˊyi2
部首笔划3
总笔画9
繁体字
字体结构左右结构
造字法形声
86五笔AGXW
98五笔AGXW
UniCodeU+8351
四角号码44802
仓颉TKN

荑的书写笔顺


1
2
3
4
5𠃍
横折
6
7
竖折折钩
8丿
9

荑的基本解释


基本解释

yí   ㄧˊ ◎ 割除田里的野草,引申为削平:芟荑。

荑的详细解释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tí 〈名〉 (1) (形声。从艸,夷声。本义:茅草的嫩芽) (2) 同本义,引申之为草木嫩芽 [tender bud] 荑,荑草也。——《说文》。按,茅之初生也。 自牧归荑。——《诗·邶风·静女》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卫风·硕人》 五谷者,种之美者也;苟为不熟,不如荑稗。——《孟子·告子上》 荑者,茅始熟中穰也,既白且滑。——《风俗通》 (3) 又如:荑英(新生的草);荑杨(新生的杨树) (4) 通“稊”。草名。一种像稗子的草 [a kind of grass which is like barnyard grass] 炳复次禁枯树,树即生荑。——《后汉书·方术传》 生繁华于枯荑。——《晋书·元帝纪》 (5) 又如:荑枯(即“枯杨生稊”之意。喻绝处逢生;起死回生);荑稗(荑、稗为二草名,似禾,实比谷小,亦可食)词性变化 tí 〈动〉 (1) 发芽 [germinate] 草陆生曰荑。——《通俗文》 陵罔掇丹荑。——郭璞《游仙诗》 原隰荑绿柳,墟囿散红桃。——《文选·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一首》 (2) 另见 yí 基本词义 yí  〈动〉 (1) 割去田地里的野草 [clear the field of weeds;weed] 凡稼泽,夏以殄草而芟荑之。——《周礼》 (2) 另见 tí

荑的汉语字典


汉语字典

[①][tí][《廣韻》杜奚切,平齊,定。]亦作“苐1”。“梯2”的被通假字。(1)茅的嫩芽。(2)泛指草木萌生的叶芽。(3)发芽;萌生。(4)通“稊”。草名。[②][yí][《廣韻》以脂切,平脂,以。]通“夷1”。刈除。

音韵参考

[上古音]:脂部定母,dyei[广 韵]:以脂切,上平6脂,yí,止開三平脂A以[平水韵]:上平八齐[粤 语]:ji4tai4

荑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申集上】【艸字部】 荑;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1031第07【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𠀤音啼。【玉篇】始生茆也。【詩·邶風】自牧歸荑。【衞風】手如柔荑。 又草木初生貌。【晉書·郭璞傳】蘭荑爭翹。【謝靈運詩】原隰荑綠柳。 又草也。【孟子】苟爲不熟,不如荑稗。通作稊。 又【廣韻】以脂切【集韻】延知切,𠀤音夷。【爾雅·釋草】莁荑,蔱蘠。【註】莁荑,草名。一名白蕢。 又芟刈曰荑。【周禮·地官】凡稼澤,以水殄草而芟荑之。 或作䄺。考證:〔【謝靈運詩】草木荑綠柳。〕 謹照原詩草木改原隰。

荑的字源字形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