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学习吧
作文
素材历史典故作文
有关点苍山会盟的历史典故

有关点苍山会盟的历史典故

时间: 11-04  来源:网络

点苍山会盟:贞元十年(794年),唐使崔佐时与异牟寻会盟于点苍山。同年十月,唐命袁滋为“册南诏使”,至南诏,册封异牟寻为“南诏”,颁“贞元册南诏印”。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有关点苍山会盟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有关点苍山会盟的历史典故

简介:

苍山会盟又称贞元会盟。唐代南诏国时期,南诏第六代王异牟寻于唐德宗贞元十年(公元794年)与唐朝使臣崔佐时会盟于点苍山神祠,立铁卷一式四份,发誓与唐朝永远和睦相亲。至此唐与南诏40余年纷争化干戈为玉帛。苍山会盟对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具有历史意义。

点苍山从北往南有十九峰十八溪,第十二峰叫中和峰,中和蜂下有一古庙,坐北朝南,前临中溪,庙内立有一方石碑,碑中正书“敕封点苍昭明镇国灵帝神位碑”,故该祠被后人称为“苍山神祠”。大理的这座神祠在大理的历史上,乃至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有着较高的地位,其原因就是它同唐朝时期发生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苍山会盟”有关。

天宝之战

公元748年,南诏王细奴罗去世,阁罗凤继承王位,并实现了统一云南的大业。此间,云南郡太守张虔陀频繁向南诏增派赋税徭役,并合同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向阁罗凤勒索财物,遭拒绝后,张虔陀向唐朝廷谎报南诏谋反。阁罗凤忍无可忍,一怒之下起兵围攻姚安,杀了张虔陀。此事成了唐天宝战争的导火索,于是,唐玄宗作出了消灭南诏的决策。南诏两次派遣使臣前往谢罪,但遭到鲜于仲通的拒绝。双方开战,激战的结果是“鲜于仲通六万卒,征蛮一战全军没,至今西洱河岸边,箭孔刀痕满骨枯”。

唐军征南遭全军覆没的命运后,杨国忠欺上瞒下,穷兵黩武策划并发动了第二次天宝战争。《旧唐书·南诏蛮列传》中记述:“天宝十二年,剑南节度使杨国忠执国政,仍奏领天下兵,俾留后,侍御史李密复败于太和城北,死者十八九”。南诏虽然“不得已叛唐,但始终坚信复为唐臣”的愿望,在下关收敛唐阵亡将士尸骸,修万人冢,立南诏德化碑,以表白归唐决心。

苍山神祠会盟

唐贞元九年(公元793年),异牟寻以不同的路线派出三路使者,带着丹砂、帛绢、黄金和当归等信物,象征赤心、柔服、坚定和永属等心愿,随同携带的绢书一封,前往长安。后来,三路使者全都见了唐朝官员。讲和也是唐朝的心愿,因此在第二年的正月间,唐朝派了使者崔佐时来到南诏王都羊苴咩城,宣读了唐德宗的诏书。过了几天,崔佐时与异牟寻和太子寻阁劝,以及清平官等在苍山神祠盟誓。盟书一式四本,一本藏在点苍山神室,一本沉入洱海里,一本放在南诏的祖庙,一本进献给唐天子。盟文很恳切地表明,南诏发誓永远归顺唐朝。从这以后,唐朝又派来使者册封异牟寻为云南王,赐给南诏银窝金印,上有“贞元册南诏印”几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