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死的思考
时间: 11-05 来源:刘佳宏
以前我也很恐惧,人从生出来只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那就是死。
其实我考虑这个问题已经很久了,面对这个自然规律,我们只能去适应。记得看过一句话几十年后,微博、推特、脸书等一些社交网站上将充斥着一堆死人的账号”当时看到这条微博,其实我是抗拒的,但仔细想,再过几十年,我们来相会,全部烧成灰,你一堆,我一堆,我们谁也不认识谁。
人对生的眷恋,对死的恐惧,在语言中充分体现,明明是死”,但偏偏忌讳这个字,叫过世”去世”。人随着岁月的流逝,也会多一份对生死的思考。木心曾经有研究过佛教、基督教,上面说:佛教是把生死看成是气聚和气散,气聚就生成为人,气散则归于太虚”。也就是说,有生命的东西,只是气的暂时聚合,有聚必有散,暂时有精神的东西终究会又回到太虚”之中。基督教上说:死亡是一条通道,它属于尘世的生命,但同时又通往永恒的生命。因此,基督教徒都相信肉体是可以复活不朽的。
生,给我的印象是欢笑;死,给我的印象是痛苦。总之,生,是阳光,是热闹,是希望;死,是黑暗,是冷寂,是绝望。但是怎么做才能平静地看待生死?生死只在一念间,有时,生比死更痛苦,像司马迁,如果他不堪羞辱而死,也许就不作文会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了。反观屈原,如果他忍辱负重没有投江,也许《离骚》不会流传千古。如果生下来就注定会受尽痛苦,那死何不是一种解脱?如果死的轰轰烈烈,那生的意义不是愈发深刻?有的人死了,他却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却死了。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碑上,有的人把名字刻在人民心里,把名字刻在人民心里的,人民把他高高举起。”
历经死亡,心才能变得博大,可以容纳瞬息万变。既然如此,不如学会接受,学会珍惜,珍惜生命,生命是短暂的,如同烟花,无法复制,如果想再经历一次,你会发现一切都已经改变,许多东西与你想要的相差甚远了。生与死,也不过一世的光景,意外与疾病,使原本并不怎么长的生命,愈加短促,我们无法把握生命,但是可以让它变得更加有效。
活在当下,珍惜活着的每一瞬间。当下该做的事,绝不拖到明天,当下该偿的心愿,绝不留遗憾到最后,充实过好每一天,不管什么时候,到了生命的尽头,我们都能坦然面对,去幸福的迎接死亡”。如此看来,生,没有那么让人眷恋,死,也没有那么让人畏惧。人生恰似美梦一场,结局不过是随风飘散。重要的是活着的时光,眼前的你我,无限的好事,把生命点亮,让生命闪光!
- 大自然的四季500 08-28
- 五年级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07-18
- 一件难忘的事 07-26
- 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作文600字 11-06
- 学习雷锋好榜样 11-06
- 拔河比赛 11-04
- 赞秋 07-05
- 那件事让我成长 11-04
- 我爱读书 09-04
- 20年后 08-07
- 读《不可思议的人类之谜》有感 07-18
- 我的课余生活 09-03
- 生命诚可贵——观《我不是药神》有感 11-05
- 我们班的老师 11-10
- 《日记》(2) 08-15
- 小老鼠离家出走记 07-11
- 童话小说___狗王梦 08-30
- 国宝大熊猫 11-08